
图为华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禄市镇姚家塝村向村民了解农业物资供给、技术服务、涉农补贴发放等情况。王庆华 摄
6月3日清晨,华蓥市永兴镇河心村稻虾养殖基地已十分热闹。该基地负责人杨磊正带着10余名村民熟练地筛选、分拣、打包稻田里的小龙虾。“这1000多斤成品虾早被重庆等地的客商预订了,最高能卖到30元一斤!”杨磊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笑得合不拢嘴,“谁能想到,曾经的撂荒地如今成了‘黄金田’!”地处山区的永兴镇,虽先天地理优势不足,却拥有适宜稻田虾生长的水土条件。华蓥市纪委监委强化专项监督,助推行业部门扛牢主体责任,抓好政策落实,让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在廉洁高效的轨道上发展。此前,华蓥市纪委监委驻华蓥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在走访中发现,永兴镇部分村(社区)因劳动力流失、田块零碎等问题,导致农田逐渐荒废。华蓥市纪委监委依托“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等部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杨磊受到鼓舞,大胆承包撂荒地尝试“稻虾共养”。驻华蓥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全程跟进,收集种植户普遍反映的问题,督促职能部门及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组织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结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特点,为广大种植农户提供科学、实用的解决方案和种植建议。“稻田虾是‘全能助手’,既能除杂草害虫,排泄物和残余饲料还能肥田。”杨磊说起稻虾养殖经头头是道。如今河心村一个种植周期能产出12万斤稻田虾,产值超300万元,每亩增收3000余元。这边杨磊忙得火热,那边永兴镇纪委书记杨斌也没闲着。他带着片区监督员在马架坪村核查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土地流转补贴到位没?镇村干部作风有没有问题?”杨斌一边翻阅监督台账,一边详细询问职能部门解决农机服务、技术指导、加工销售等问题情况。在护航过程中,该市纪委监委坚持聚焦资金拨付、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采取走访调研、实地探访等方式开展全过程监督,建立“市纪委监委+乡镇(街道)纪(工)委+片区监督”三级监督网络,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经营、销售各环节开展全链条监督。“以前种地全靠肩挑背扛,现在村里添置了各种农机,省时又省力。”村民陈天旺蹲在田埂上,眼里满是喜悦,“政策这么好,农民的好日子有奔头。”目前,大佛山、河心和马架坪3个村已建起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基地,“订单式”轮种羊肚菌、金丝皇菊等经济作物,年产值达2000万元,村集体与村民实现“双增收”。“乡村振兴推进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华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基层小微权力运行和产业发展等关键领域,通过下沉监督、协作监督、联动监督、数字监督,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李林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