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们责任心再强一点,就不会给公司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了……”近期,当华蓥市永兴镇大佛山村的两名村干部收到处分决定时,脸上充满了懊悔与自责。
原来,两名村干部在管理村集体经济时,由于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华蓥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通过建立健全联动监督机制、发挥各级纪检监察监督力量、凝聚监督合力等举措,强化对村集体经济的监督检查,推动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在监督过程中,市纪委监委线下建立“职能部门纪检监察组嵌入监督+乡镇纪委靠前监督+片区监督员贴身监督”的协同联动监督机制,聚焦围绕合同效力、合同主体、合同标的、合同期限等方面内容,严查党员干部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村级集体资金等行为。全域推广村(社区)“三资”“清风华蓥·阳光三务”“打开电视看公开”等监管平台,深化“一村一微”“码上举报”等网络投诉平台,进一步破解村集体经济监督难题,打通监督“神经末梢”。“根据章程,这些资产是我们集体成员共有的。但是我们手中没有凭证,心里总是感觉不踏实!”拿到盼望已久的股权证,永兴镇大佛山村村民张贤兵脸上挂满了笑容。华蓥市永兴镇大佛山村是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近年来,通过发展“甘溪农家”农业产业园和粮经复合种植产业园,组建建筑劳务公司承接镇村内环卫改造、装饰装修、厕所改造,购置旋耕机、收割机等提供社会化服务……村集体经济搞得风生水起,短短4年里,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超千万元。但当地村民一直有个“心病”——由于没有股权证,村民参与决策管理、参加收益分配、享有股份分红等都缺乏依据。前去走访的镇纪委干部得知后,立即反馈给市纪委监委,经与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永兴镇政府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4032名成员领取到了心心念念的股权证。在整治村集体经济“蝇贪蚁腐”过程中,市纪委监委通过向村集体经济成员问需、问难、问计,依托群众“点单”、纪委“派单”、职能部门“接单”、村民“评单”机制,聚力攻坚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和“绊脚踝”困难。在强有力的监督督导下,全市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经营性收入超过10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实监督,通过督导职能部门梳理完善村集体经济制度、堵塞漏洞短板,守好村集体和老百姓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