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阅卷·广安行动”,这是广安市委、市政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庄严承诺。
2020年以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下沉一线,广泛开展干部“1+N”包联、领导“摆摊”接访、群众坝坝问政等,以真心换得民心、用真情践行初心,争当服务群众、作风过硬的“答卷人”。
“现在沟里的污水不再排到田里,来年,我们就盼着庄稼能有好收成。”近日,邻水县王家镇新街社区居民文某高兴地说。
2020年7月,王家镇党委副书记彭敬在走访时收集到群众反映“污水管网设施不完善,生活用水排到田里”问题后,该镇赓即研究并筹措资金,实施了二级管网改造。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党员干部变“被动”为“主动”,满怀热情走到群众家中“唠唠嗑”“谈谈心”,听诉求解民怨仅仅是“人民阅卷·广安行动”的一个缩影。
图为华蓥市纪检监察干部对村民反映问题开展回访。(韩海军 摄)
实践中,全市各地各部门建立完善“1+N”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明确1名镇村(街道、社区)党员干部联系N户群众,教育、卫生健康、民营经济等主管部门,1名干部职工联系N名管理服务对象,每月至少开展1次上门服务和电话访问,收集问题诉求,解决实际困难。
“老乡,请放心,我们一定认真解决好你反映的信访问题,与相关乡镇取得联系,督促有关人员尽快协调解决好。”2020年11月5日,武胜县信访局局长余波在接访原龙庭乡村民文某反映的撤乡并镇遗留问题时表示。
像余波这样带头“面对面”接访群众的场景已成为我市干群联系的一个常态。自全市上下吹响冲锋号,市委领导班子成员便坚持带好头、做榜样,对口联系各县(市、区)、园区,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专题调研督导,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年内至少听取两次班子成员专题汇报。
以上率下,下必从之。全市党员干部纷纷走出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深入经济发展建设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协同、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为了让干部群众真正“联”起来,我市还建立了乡镇(街道)主要领导“面对面”接访、村头(街头)问政“坝坝会”机制,直面群众诉求。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每月至少开展1次街头摆摊设点公开接访,其他班子成员轮流参加,提前1周公开接访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定期采取“问政坝坝会”、院坝会、入户座谈等形式,向群众通报情况、宣讲政策、解答疑惑,并现场办公、会商解决问题困难。
图为前锋区纪委监委干部到苏寨村开展"坝坝会"现场。(陈楠 摄)
前锋区商务局干部贺娜多举措为联系的龙滩松针茶叶公司解决产品滞销问题,帮助销售茶叶近20万元。
武胜县双星乡党委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坝坝会”上收集的工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及时修复了被毁道路。
…………
类似这样收集问题、曝光问题、解决问题的故事不断在广安大地上演。
联系服务群众要落到实处,干部作风最关键。为杜绝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地各部门将开展“人民阅卷·广安行动”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效果不好、群众不满意的,列为述责述廉、“阳光问廉”、正风肃纪督查重点。同时,深化村级公开,通过一村一“微”、公开栏、“村村响”等,全面公开村级财务收支、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帮扶对象评定、扶贫工程建设、产业项目实施等群众关心关注事项,让群众明白、促干部清白,让问题消弭在萌芽状态。
“人民阅卷·广安行动”开展以来,全市4.7万名干部包联群众145万余户,“面对面”接访1225场,召开“坝坝会”2814场,收集并督促解决“问题楼盘”“共享单车一收了之”等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