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一根筋’,做事一股劲!”这是同事和朋友对她的一致评价。她叫曾芙蓉,现年47岁,华蓥市纪委监委驻市商务局纪检监察组组长。
回顾从事纪检监察工作这四年,周围的人都说她一直都在打“硬仗”,做事太认真,监督太严了,容易得罪人。“我们纪检干部,岗位特殊,较真是我们的本职属性,只要在岗一天就要尽责一天”曾芙蓉笑道。
心中有责,让执纪“利剑”握得更紧!
她是一个铁面无私、敢于亮剑的人,对被监督单位的乱象,动真碰硬监督。
2016年6月,她从华蓥市工商质监局监察室主任调任华蓥市环保局纪检组组长,开始负责纪检监察工作。记得她在环保局职工见面会上,这样表态道“本人为人正直,对人热情,做事原则性强,请同志们多帮助、多理解、多支持我的工作。”
在她到环保局任纪检组长之前,原环保局领导班子因私分企业排污费被“一锅端”,环保局的政治生态急需修复,在以案促改的过程中,她发现环保局存在一些“沉疴”。环保局办公楼下的5个门市电线搭在环保局办公楼的主线上,每年电费大约2万元,10多年都没有向环保局交过电费;单位一名职工长期占用单位库房,也从未缴纳过租金,国有资产就这样白白的流失,居然这么多年都没有人管,她向单位一把手报告后,便着手整顿。整顿才开始,单位一位同事私下告诉她:“这么多年都没有领导去管这事,这里面很复杂,楼下有5个门市是本单位职工和政府机关几个熟人买的,你最好不要去动,会得罪人的。”她听后说道:“感谢你对我个人的关心,我们的纪检工作就是扬正气,治乱象的,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会想办法把这件事情处理好。”接下来,她就带领环保局办公室有关人员召集门市业主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通知各门市补缴电费并独立上户,要求职工退出单位库房。在整顿过程中,说情的电话打个不停,但她依然坚持原则,最后,在她的努力下,各门市不仅补缴了电费还独立上户,单位职工也退出了占用多年的库房,挽回国有资产损失20余万元。
心中有戒,让问责“板子”打得更实!
派驻机构改革以后,曾芙蓉同志任驻市环保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该纪检组监督的都是经济部门,资金多、项目多,而组内人手少,对很多经济政策又不太熟悉,监管难度较大,但曾芙蓉同志从不畏难,2018年以来,她带领组内成员通过对被监督单位大额资金使用、人事安排、项目实施等方面监督着手,规范被监督单位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事项,追回违规报销的费用5万元,督促问题整改52个,清退办公用房3间,核实问题线索7条,办理党纪处分案件4件,追责问责14人(诫勉谈话3人,约谈1人,责令书面检查1人,提醒谈话1人,向市纪委建议开除党籍处分4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2人,党内警告2人)。
2019年3月,派驻机构更名赋权后,曾芙蓉同志任驻市商务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她在牵头核实四川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项目有关问题线索时,发现某被监督单位在实施该项目中存在项目预算不完善、合同管理混乱、项目验收不规范等问题,由于涉及被监督单位一把手,取证难度大,但是曾芙蓉同志却顶住了重重压力,在掌握相关证据后,及时向市纪委汇报,经过3个月的攻坚,对该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依纪依规进行了追责问责。
心中有畏,让监督“探头”擦得更亮!
“我们要求被监督单位党员干部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我们在开展监督的同时,也要主动接受被监督单位全体同志的监督,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曾芙蓉同志经常对她的组员这样讲。
由于担心自身工作失误给单位造成损失,平时她始终将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工作的基础和根本来抓。为解决该组人手少,工作任务杂的问题,创新了精细化管理方式,把“精、准、细、严”的要求落实到纪检监察每个工作流程、每位职工的行为规范中,培养该组干部细致用功的意识和精准监督的能力,不断强化工作效能,提升监督质效。为尽快熟悉监督对象情况,曾芙蓉同志带领组内干部把联系的5个被监督单位的三定方案、内部管理制度、每位职工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岗位廉政风险点和历年来受处分人员情况等资料,结合各被监督单位巡察及审计反馈的问题、民主生活会查找的问题、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等,对被监督单位和干部进行“精准画像”,因人施策,精准监督。
2018年以来,驻市商务局纪检监察组对被监督单位制发《履责提示函》12份,与各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新任或调整的股级干部集中廉政谈话46人次,回复党风廉政意见11人次,开展监督检查32次,发现问题45个,列席被监督单位“三重一大”会议62次,提出意见建议21条,纠正制止违规议题1个,提出暂缓建议3条。